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风采人物

时代风采人物

张建敏: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

  他们为外交而生;
  他们随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忙碌而神秘;
  他们准确无误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这个群体就是外事翻译。而张建敏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人称中国外事翻译“三剑客”之一,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今年三月底,他远赴美国华盛顿,开始为期四年的中国驻美使领馆工作,目前在使馆双边处担任参赞,主要负责动态跟踪、人权、宗教等事务。
  在常人眼中,张建敏是头顶光环、令人羡慕的国家领导人翻译;在领导人眼里,他是才思敏捷、积极上进的年轻干部;在同事们心中,他是要求严格而又为人随和,业务精通而又谦虚严谨的好领导、好榜样。
  “做好翻译,要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从事近20年外事翻译的张建敏这样形容翻译工作。
  钱其琛曾为堪称中国翻译“国家队”的外交部翻译室题辞——“外事翻译,大有可为。”的确,外事翻译直接和祖国利益相联系,“使我们时刻有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张建敏称:“中国高级外事翻译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政治可靠、站稳立场,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现如今,已身为参赞的张建敏说:“在翻译室的这些年,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难得的锻炼和提高,为我驻外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在,人类面临共同挑战日益增多、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得外交工作更加重要,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能够学以致用,参与外交工作,为大家服务,我感觉很幸运、很自豪。但同时也倍感压力,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在增加,其中误会、偏见也不少,如何及时有效地和各界人士沟通,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的进步和应对面临的挑战,争取理解,促进合作,实现共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太多的东西要学,要提高。”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
  在过去的20年里,张建敏曾先后为胡锦涛、江泽民、朱基、温家宝等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英语翻译。
  张建敏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担任现场直播记者招待会翻译的情景。那次,是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时任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做记者招待会翻译。当时他非常紧张,会前不知上了多少次厕所,当站在台前,听到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名称时,他仍然抑制不住小腿发抖、手心发凉、嗓子发干……但是,当记者招待会一开始,张建敏便把紧张完全抛在脑后,立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
  “我想每个人在那样的场合都会紧张。我给自己总结的办法就是深呼吸、大嗓门、慢点说。尤其是在活动开始的头几句话,一定要从气势上稳住自己。另外,认真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检查圆珠笔是否好用。准备越是充分,心里就越踏实,状态就会比较稳定。”
  张建敏还记得,有一次在为朱基总理做记者招待会的翻译时,朱总理妙语连珠,神采飞扬,这就给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总理一边说,张建敏在一旁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着,最后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还赢得了朱总理的赞扬。“朱总理风趣幽默,语言生动,内容广泛。我担心译文不能准确、传神,影响效果,结果更加忐忑不安。”张建敏笑着说。有一次临上场前,可能是觉察出了他的紧张,朱总理亲切地说:“你都给我做过多次翻译了,不会紧张了吧?”一听到这话,张建敏说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从总理鼓励的目光中汲取了勇气和力量,立刻就释怀了,不紧张了。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张建敏总能掌握翻译的时机和技巧,与之配合默契。一次,在休斯顿市长的晚宴上,江泽民主席现场演讲时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诗歌的翻译难度非常大,幸好张建敏事前有准备,很快就把大概意思翻译出来了,现场效果非常好。之后,他认真地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把事先翻译好的诗句又读了一遍,现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翻译时,我们始终力求做到完整、准确、通顺、易懂。我们也有一些笔记技巧,可以帮助记忆,但笔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准意思,最好能跟上讲话人的逻辑思路。”
  身为外事翻译,张建敏觉得应该抓住在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的机会,从他们身上学习,提高自己。“有一次,我给江泽民主席和南非总统曼德拉做翻译。两位领导人谈起当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顺便就聊及各自使用电脑、特别是操作鼠标的体会。这一场面至今令我难忘。他们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掌握新的科技手段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无论是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上,唐宁街十号的会议室内,还是纽约联合国大厦的会议现场,都曾留下张建敏响亮的声音和忙碌的身影。张建敏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其出色的翻译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翻译工作永远有遗憾
  “翻译工作永远有遗憾。每一次的翻译经历都不一样,有时难度比较大,有时内容比较生疏,但无论你现场怎样努力,事后回想一下,都会有一些遗憾。可以说,翻译就是一个遗憾的创作过程。”在张建敏的心中,永远有一把尺子在不断考量自己的工作。
  “口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对灵敏度、准确度、以及语音、语调要求极高。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口译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翻译者不但要懂政治,懂外交,对经济、高科技等领域都要非常熟悉。”因此,张建敏及众多高级翻译也常被人喻为“活字典”和“会行走的百科全书”。
  张建敏感慨道:“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记者招待会的翻译,难度非常大。记者招待会是现场直播,而且有些重要的还向全世界同步直播。领导人没有事先准备讲话稿,在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即兴讲话。这就给翻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翻译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翻译出领导人的发言,做到既准确,又快速。”
  曾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你看不到它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
  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其实饱含辛苦。“谈判、访问、活动,一场接一场,有时候饭也吃不上,水也不敢喝。但是,当看到谈判结果双方都非常满意,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感到的是欣慰与自豪。”张建敏如是说。
  每一次接到翻译任务,张建敏便加班加点地查找资料,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充分的准备。“比如,为总理做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同声传译,我们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包括一年以来总理在各大重要会议上的讲话,针对不同问题发表的观点、态度。然后,召集同事们做至少一次的模拟演练。找一个会议室,有一位扮演总理,其余的扮演中外记者。不仅如此,还要与领导做一对一的训练。上场时是我一人,但准备时是整个团队。”
  张建敏告诉记者,跨入外交部大门的所有新人,必须经过层层筛选,方能成为翻译室的培养对象。翻译能力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组织纪律性……都要逐一受试。然后从观摩、实践,才能渐渐到承担较为重要的翻译任务。
  在从事20年的外事翻译工作中,张建敏坦言也会遇到比较尴尬的事,也闹过笑话。“刚参加工作时,一次我随同钱其琛外长会见斯里兰卡大使,当提到中国和斯里兰卡于1952年签署的非常著名的《米胶协定》时,由于我准备不足,背景了解得不够,把‘大米换橡胶’说成‘大米换香蕉’,在旁边的同志指出错误之后,我一紧张,又说成‘橡胶换香蕉’。”
  还记得朱基总理在新加坡演讲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人向他反映在中国打官司时遇到的困难,朱总理表示:“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告诉法院,由他们处理。”张建敏译为: “I will instruct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o handle it”〔我会指示高级人民法院处理此事〕,话音未落,朱总理就纠正说: “I cannot instruct the court。 They are independent”〔我不能领导指导法院。他们(司法)独立〕。
  “我心服口服。”此后,张建敏更加努力了。“我不仅要做到翻译准确无误,还要使译文更加传神。”
  当今,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交往空前活跃,外交工作的内容也不断丰富,翻译室也因此工作量增多,工作难度加大。张建敏对此深有感触:“越翻就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比如,有一次会见时提到舒曼的《梦幻曲》,我译不出来,幸好当时有人解围。有时也会碰到技术性特强的生词,我一般会主动求援,用英文重复发音,表明自己不懂。翻不漂亮就先翻大意,但有一点很关键,回去以后一定要赶紧整理,争取有一个好的译文。外事翻译只是对外翻译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力求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青联档案;
  张建敏,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

发表评论:【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                                         

版权所有 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百强大道10号B座311室
电话:010-63795659、63795359、63741130(传真)
京ICP备201022536698号
技术支持:易海商洲

机构简介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联系我们免责条款保护隐私权法律顾问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