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朱邦月——一家之主
朱邦月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71岁的退休工人,40多年前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照顾同时因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儿三人。
承诺一生的爱--朱邦月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典礼结束后还没来得及去鸟巢和水立方看上一眼,72岁的朱邦月就匆匆赶回了老家福建邵武,因为朱邦月放心不下躺在床上的妻儿们。
朱邦月:我自己一点都不考虑,讲来讲去,我就只考虑她们母子三个,其他的不考虑。我能走啊,不管怎样,我能走着出去,边上也不需要人。她们三个苦了,一天到晚在家,一步也走不动。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晒口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1967年,他的工友顾伟祖因病临终前恳求朱邦月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朱玲妹。其实,朱玲妹此时已经身有残疾。
朱邦月与朱玲妹母子组成新的家庭后,让老大依旧保留姓顾,老二姓朱。为了更好地照顾母子三人,老朱放弃了生育亲生子女的念头。
最初的日子虽然艰辛,但依然是幸福的。1985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遗传的原因,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就先后患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于国内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两个孩子的肌肉开始萎缩,渐渐生活无法自理。朱玲妹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老朱来打理。
每天的早晨朱邦月就是这样开始的。(一组起床镜头)
老朱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帮母子三人翻动身体,然后上街买菜。回来就忙着给妻儿穿衣,洗漱、上卫生间。
妻子朱玲妹:最苦最难的时候,就是我们洗澡的时候了。还有就是上卫生间最苦(最难)了,上卫生间不会站了,(自己不会)脱了穿了,(老朱)抱过来抱过去,非常非常地艰难。
艰辛的日子没有让朱邦月失去信心,相反他用自己的乐观感染着家人。可是1986年,一场不幸又给这个难以支撑的家庭雪上加霜。5月的一天,朱邦月外出时被车撞伤左腿,虽然腿保住了,但是脚上的伤口却久久不能愈合。他仍然忍着伤痛照顾家人,没有放弃。
朱邦月:没有截肢以前,那真是疼得没有办法,是疼得会哭,那个止疼片吃一片不够再吃一片,有一次,我连吃三片止疼片。
后来,在无奈之下,医生被迫为他截了肢。
妻子朱玲妹:那个时候他是非常痛苦,我们也很难受,看在眼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还都要他来伺候我们母子,那真是非常地艰难。
尽管当地政府和社会得知朱邦月的情况后,给他全家很大的帮助并为老朱装上了假肢。但是,日常的护理依然靠着朱邦月这个全家唯一能行动的人。身体的不便,使得他有几次夜里在帮妻儿翻身的时候,跌倒在地。
二儿子朱邵华:(朱邦月)没有撑好,他就摔了,整个人就摔到在地上。他一摔倒,叫了一下,我们在床上动也动不了,担心的要死,就听见他在地上哎呦哎呦叫,他年纪大了,70多岁的人了,(我们都)非常担心。
外出买菜,这是一天中朱邦月和外界唯一接触的时间。但是,他每次都是匆匆而去,又匆匆而返。因为,他会担心家里的妻儿出现意外。
很多时候,老朱的妻子朱玲妹都会坐在缝纫机前活动自己的双脚,这也是老朱想出来的办法。而更多的时候,二儿子朱邵华会静静地坐在电脑旁,帮人校对一些文稿,挣得一些微薄收入贴补家用,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是一种梦想。他手边的这只小铃铛就成了他有需求时召唤父亲的工具。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老朱就忙碌在这不足70平米的房间里,洗涮着家里人换下的衣服,在厨房里炒上几个他们爱吃的菜……
朱邦月常说,每当全家人又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更能体会到一家人互相搀扶、互相依赖,生活下去的力量。
朱邦月:到现在我不考虑,什么也不考虑了。我能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干不动了那没有办法。干的动,我们一家就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
一个看似简单的承诺,背后却是40多年的坚守。从青年到暮年,如今已是古稀的朱邦月,用生命的光阴无怨无悔地恪守着一生的爱……因为他心里明白,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只有他能点燃着母子三人的希望……
邵武市文明办主任:朱邦月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几十年来坚持坚守不放弃,他践行着的是一种诚信一种责任。
乐观的老朱在门前种了一些花草,天气好的时候,他就把母子三人推出来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于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讲,这是一段难得的甚至有些奢侈的幸福时光。
朱邦月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每年的困难补助都是以最高标准发给他们,两个儿子一个享受低保、一个领临时工补助,四口人算起来也有二千多元。
二儿子朱邵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上帝和我们开了一场玩笑,让母亲、哥哥和我都患上了绝症,让我们母子三人无可奈何地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带走我们行动的自由。但是我始终相信我们来世间是为了爱而来的,这爱就是父亲给我们义薄云天的爱……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他: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8.沈浩——践行信念
沈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09年病逝。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在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2009年11月6日,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安徽省财政厅11日确认沈浩为因公牺牲,并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
沈浩1986年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财政厅综合处工作,历任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等职,2004年2月作为省财政厅优秀年轻干部下派至凤阳县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今年11月6日在小岗村不幸辞世。
安徽省财政厅11日发出《关于确认沈浩同志为因公牺牲的决定》。《决定》写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将届满时,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下,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6年来,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扑在了小岗村;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组织充分肯定和小岗村广大干群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荣誉称号。
安徽省财政厅认为,沈浩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党员的崇高境界,他那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学习,决定在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开展向沈浩学习活动。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病故审批确认及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经财政厅党组研究决定,确认沈浩为因公牺牲。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汉俊这样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9.李灵——心灵放歌
李灵,为关注留守儿童,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
女大学生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已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期间暑假,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了解到她是咱们淮阳农村的一个小学的校长,我是很震撼的。平常一个老百姓,别说是个校长了,让她骑个三轮,我觉得很多人都拉不下这面子,因为她那个三轮车一看就是收破烂的。
淮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县,在这里,几乎每个村子18岁以上的青壮年都离开了家在外打工,越来越多留在村里的孩子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再加上当地小学布局分散,许多孩子面临着辍学。2002年李灵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回到了家乡淮阳县许湾乡,看到这种现状十分痛心,她开始琢磨为村里的孩子们办一所小学。当年7月,经当地教委批准,李灵的希望小学在这两间租来的房子里开课了,当时还只有20岁的李灵出任校长在教学中李灵发现,留守儿童的性格大都比较内向,敏感,而且有着同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
五年级的同学崔玉,爸爸妈妈都在北京打工,两年多没有回过一趟家。太久的离别,使思念妈妈的小崔玉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她甚至把老师当成了妈妈。
周口市淮阳县希望小学老师范照营:多想她妈妈啊,老师,老师,你能不能代替妈妈让我亲一口?说得有的老师都掉泪了。
但父母的爱毕竟是不可代替的,崔玉的情绪很不稳定时,李灵就会给她妈妈打电话。
作为校长,李灵要做的事千头万绪,正常的教学结束后,李灵几乎成了孩子们的"保姆"。学生生病了,她还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为他们求医问药,孩子们的事情占据了李灵业余生活的全部。 日子一长,希望小学在十里八乡渐渐开始有了名气,到2006年学生增加到了将近300人。学生不断增加,学校也在不停扩建,这时的李灵已经欠下了8万元的外债。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正常开销也已无法保证。无奈之下,李灵的父母准备关掉学校,把房子转让出去。
日子一长,希望小学在十里八乡渐渐开始有了名气,到2006年学生增加到了将近300人。学生不断增加,学校也在不停扩建,这时的李灵已经欠下了8万元的外债。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正常开销也已无法保证。无奈之下,李灵的父母准备关掉学校,把房子转让出去。
李灵的父亲李丙星:李灵知道了以后坚决不同意,做她妈的工作,我就借你的几万块钱,算借给我的,将来我有了我一定还你。
学生:我不想离开这个学校不想离开我亲爱的老师。
学生: 我们去求她(李灵),她哭了。后来她说没事慢慢来,学校总会办下去的。
为了减少学校的开支,李灵父母也从家里搬进了学校这间临时搭建的住所。承担起了为一百多个孩子做午饭的任务。
李灵的母亲 刘贵芝:不用难过,乖孩子,好好地干你的事业,为孩子们操心办事业。只要听妈的话我就满足了,你也没少受罪我知道,自己有病了也不顾,没有吃过一顿热饭
看着一天天消瘦的女儿,父亲李丙星找朋友借了两万元帮她暂时度过了难关由于长时间生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孩子们缺少课外知识的教育。
周口市淮阳县希望小学校长 李灵:给小孩讲故事的时候,一本故事书从一年级要讲到三年级,还要一遍一遍地讲,他们都听不厌,他们的眼睛就这样,就这样瞪着我看,目不转睛地。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李灵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让自己的学生也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课外读物。有人说,80后的人就爱想入非非;也有人说,学校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拿什么去买这些图书呢?
毕竟是27岁的女孩子,蹬着三轮车上大街收书,李灵显得有些难为情。她选了一个偏僻的胡同,贴上了这块收书的牌子。六月的郑州,气温高达38度,紧张加上高温,不一会李灵的衣服就湿透了。
周口市淮阳县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到那个小区的门口人家不让我进,人家那个收破烂的都包片,我说我不是收破烂的,不让我进,就给我一次打击。一位善良的大妈得知李灵的想法后,把家里的少儿课外图书都送给了李灵,渐渐地,李灵收书的三轮车前热闹了起来。许多居民看到李老师中午啃着烧饼,就给她送来了水和防晒霜。后来,李灵回了学校,捐书的人找不到她了,就把捐出的书送到了《郑州晚报》代为转交。
十五天的麦假,李灵就收到了5000多册图书。当李灵回到学校时,小小的校园沸腾了。
一拿到书,有的你都不知道,高兴的的就好象比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还高兴,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特别的伟大。
高翔:我希望李灵校长要像这样漂亮,美丽,为什么还给她戴了个帽子?因为我希望李灵校长能够打扮得时尚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10.翟墨——云帆沧海
翟墨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从中国日照启航,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南非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
这是一个中国航海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驾驶的"日照"号无动力帆船,经过两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航行35000海里,回到了山东日照。
两年前的1月6日,翟墨就是从这里出发,沿黄海、东海、南海,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州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令世界惊叹的环球航海旅程。
30岁之前,翟墨对航海一无所知,他一直是文化圈里小有名气的画家,在北京宋庄的小画室里他默默地描绘着心中的理想。2000年,他在新西兰举办画展时,无意中见发现了一艘无动力帆船。对于酷爱异国文化的翟墨来说,能够驾驶这样一艘船环游世界就成了梦想。翟墨迫不及待地向外国航海界的一些专家问这问那,招来的却是一个个白眼。
翟墨:人家意思很明显,中国专业航海的都不一定能做到,何况你这个新人。我当时就想,你不要瞧不起人,我就做给你看看。
翟墨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作品,从朋友手里买来了一艘二手帆船开始了训练。手掌船舵绝不像手握画笔那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惧。
翟墨:能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你能生存下来,这就是一种美。
艰苦的海上训练,翟墨逐渐掌握了远航技巧,他试着完成了在中国海域环行的计划。在筹备环球航海的五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外国航海家对他不断摇头的表情,环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里一天比一天坚定。
出发前,他想到了为自己买一份保险,以防不策,受益人是他的母亲。然而,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敢为他承保。
翟墨没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因为他知道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安稳,能在有生之年抱上个孙子。翟墨母亲:他说,娘,你别管着我,我不是闺女,我走到哪都不给你惹事,我论本事吃饭。我就在家里难过,他不是说去了海南岛吗?
母亲并不知道自己小儿子的心如此之大,他要征服整个海洋。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远航。刚出中国海域,翟墨就遇到了12级风暴,11米高的巨浪一次次将他的帆船抛向半空。翟墨有些绝望。
翟墨:那时候特后悔,那时候感觉搞画展,拍拍片子,日子过得挺好,干嘛要弄一条船。
经过3天3夜的狂风巨浪洗礼之后,翟墨终于驶离了风暴地带,就在他暗自庆幸的时候,新的危机降临了。由于翟墨买的是一艘二手帆船,老化的船舵经受不住海浪的冲击,舵杆螺丝折断了。这一意味着翟墨必须用手始终控制舵盘,不能离开片刻。就这样,整整一个星期,他的双手始终没有离开船舵。最终,海浪把船冲到了印度洋的一个小岛,不料,一群荷枪实弹的美国士兵竟把他抓了起来,这时候翟墨在才知道自己误闯了美军基地。翟墨:(美军)说我是非法闯入它国领土,需要蹲监狱或者罚款,问我选择什么,我说选择蹲监狱,因为选择蹲监狱可以休息。
当了解到翟墨孤身一人环航世界时,美国军人十分敬佩,第二天就释放了他,还主动要求与他合影留念。
在瞬息万变的大海,单人航行是一段充满惊险、艰辛的旅程,翟墨与台风赛跑,被海盗追逐,还要穿越5天5夜的赤道无风带,帆船经常处于45度倾斜,别说吃饭喝水,就连上厕所都成了一种奢侈。但在与死神与恐惧的抗争中,翟墨是胜者。
翟墨:(有人)说翟墨你很牛,你能一个人完成这个样的壮举,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帮助我。
无论走到那里,翟墨说得最溜的一句英语就是"哪里有中餐馆",因为他知道,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找到中餐馆,就能找到中国人。
翟墨:(华人华侨)他们就问我,你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我去的那么多国家,他们向我问得第一句话。
从签证通关到住宿交通,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华人华侨义务为他提供帮助。翟墨:按正常的话,我那条船要在(巴拿马运河)那个地方等两个月时间,(结果)我第二天就立刻过巴拿马运河,当地很多白人、老外,看到一个中国人来了两天就过巴拿马运河,所以说我享受了一个大国公民享受的特权。
2008年9月,翟墨在圣赫拿岛登陆,那里长眠着他童年时的偶像--拿破仑。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就像东方的一个睡狮,一旦觉醒,世界将为之震动。
翟墨:(拿破仑)墓地上有一个留言本,上面没有中文,我就用中文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这次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觉醒了",这次来就是想让你看到。
翟墨回来了,但他的梦想并没有结束。他说自己将驾驶这艘挂着中国国旗的帆船,环航世界三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炎黄子孙面对海洋千年不变的勇气、豪情、信念和智慧。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淮这样评价他: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11.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帮忙,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情况危急,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这时,正在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