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第二轮演出引发社会观演热潮
激发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之魂
——《复兴之路》第二轮演出引发社会观演热潮
从1月15日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特别打造的舞台艺术精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迎
来了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二轮热演”。新颖的艺术呈现、巧妙的舞美设计、深沉的情感表达,《复兴之路》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在全社会引发了又一场观演热潮。截止到1月27日,《复兴之路》已演出20场,国家大剧院可容纳2000人的歌剧院几乎场场座无虚席,4万余名观众随着节目的展开走入了祖国的记忆中,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青年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渠道与历史对话
“《复兴之路》成为我们青年一代亲近历史,感受祖国脉搏的又一扇窗口。”22岁的邵天淼观看演出后对记者说。“我小时候就听老师讲,‘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之前对这句话并不理解,但今天看了演出我有了深刻的认识。短短的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建设得如此强大,太不容易了。比起为了‘应试’而学习的历史政治知识,这样的体会更真实、更深刻。”
刚参加工作的孙小姐已经是第四次观看《复兴之路》了,之前一次是在人民大会堂,又看了两遍电视转播,“每次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小孙说,与以往的晚会不同,《复兴之路》有很多突破性的设计和构思,历史呈现得生动,有血有肉。“我们80后平时可能更关心流行音乐、娱乐新闻,但像《复兴之路》这样艺术水准高、思想性强的作品也能抓住我们的心,我们太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渠道来和历史进行沟通、对话了。”
打工子弟中学:搬到国家大剧院里的“历史课堂”
1月20日晚,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来自体育场路中学的200余名师生。校长靖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复兴之路》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消息,当即决定由学校出资,带全校师生来国家大剧院观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打工子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么高水平的艺术,再加上《复兴之路》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的题材。所以我们这次就是把‘历史课堂’搬到了国家大剧院,来体验身临其境的艺术震撼——这样的教育形式可比单纯的讲课生动、深刻得多。”
不出靖校长所料,学生们观演的效果特别好,他们一个个伸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漏掉一个情节,很多同学还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要趁热打铁,我们回去就组织同学们写观后感,把感动落实到笔头上,真正领悟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场路中学初三的张炜认为抗洪救灾的段落最为感人。“当战士们用身体挡住洪峰的时刻,我的心跟着震颤了。前辈们为了我们能安静的在学校读书付出了很多,我们必须学会感恩。”
全家总动员:不同的观赏需求,却让他们找到了同样的震撼
几乎每场演出都会看到由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未脱的孩子、时尚现代的年轻人等组成的“家庭观众”。17日晚演出散场时,何连兴先生一家三代14口人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何先生说,“我带家人一起观看这部作品,主要是送给母亲80岁生日的礼物,另外也是让孩子接受一下革命传统教育,我和兄妹这代人也能重温那段回忆。”80岁的老奶奶一直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我是过来人,节目中很多历史我都亲历过,觉得特别亲切。我切身感受到了这60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心里真是高兴啊!”
王女士是带着母亲和儿子来看演出的。她和母亲对节目富有冲击的艺术表现力都甚为感慨,她说:“我在电视上看过《复兴之路》的转播,觉得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更加浓缩精炼,更好地体现了表现内容和精神内核,尤其是舞台的变化和舞美的打造,让人叹为观止,比电视上看更加辉煌和有气势。”王女士还欣喜地告诉记者,她8岁的儿子很调皮,但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很难得地一动不动,看得非常认真,还跟她说,“妈妈我都看懂了,祖国太伟大了。”
小号独奏《百年梦圆》 杨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