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名家

时代名家

论董经斌的魏体书法

 第六届董氏魏体学术研讨会于2010627上午,在北京亚运村艺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艺术家联盟、北京市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亚运村艺术馆联合主办,由北京圣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鸡冠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参加此次大会的嘉宾有:济南军区纪将军、二炮李建国将军、北京民政局工会主席汪嘉申、北京大学医院党委杨书记、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徐晨光、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秘书长陈金文、文化中国网总编辑高松、中国著名书法家慈善家罗序伦、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郭帆、国家画院评论家、著名书法家储者伦、千鹤年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谢常林、何应钦保健医生黄水来、著名画家、艺术鉴赏家石青、中国艺术家联盟执行会长、世界武功促进会会长、著名武术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张胜利先生等约80人参加了此次艺术研讨会。论董经斌的魏体书法
                         
张胜利先生书赠董经斌先生
论董经斌的魏体书法
                           
第六届董氏魏体学术研讨会会场

    张胜利先生在发言中说:“ 古人云:“道不同不足为谋”。但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政治上的理念,对于艺术而言,这句话并不适合。我与董经斌先生的艺术观念、艺术追求并不相同,但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尊重和对他书法成就的认可,也不影响我们一起探讨书法的真谛。

我们今天所说的魏碑,实际上包括了南北朝、唐、宋三种不同的魏碑书体,它们各自的取法不同,造成不同的技术流派。

 

自北魏从大同迁都洛阳,就开始了碑刻的历史,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刻碑,从而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各种碑刻。其一如洛阳龙门石窟碑刻,它是关于佛教造像的说明,是为了纪念造像而写的;其二是墓志铭;其三是摩崖石刻,因为曹操提倡薄葬而改为摩崖刻石。中国的书法体系原来一直尊钟繇和王羲之,而贬抑魏碑。这和唐代李世民的政治需要有关,由于历史、文化的大融合李世民选择了王羲之,而打压魏碑,由此使魏碑沉睡了上千年。

阮元《南北书派论》,到包世臣《艺舟双楫》,还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他们对魏碑的再发现而使埋在地下1000多年历史的魏碑书法再次广闻天下。所以,魏碑的历史很长,但书法的历史却很短。

现在练习魏碑的人很多,但取法各有不同。那么,北魏的魏碑与唐、宋有什么不一样呢?像魏碑,那时工匠不识字,比如写王字,他不会按写字的顺序雕刻,而是按自己理解刻,先刻三横再刻一竖,这样刻起来既简洁又省力。又如横划,都是弯弓,像天、月、国等字的横划尤其明显,这都是因为刻的时候怎么方便就怎么刻而造成的。到了唐、宋,由于文人参与碑刻,就与北魏就不一样了。由此也造成了很多学碑版书法的人的迷惑。

为什么写到现在楷书走不下了呢?因为楷书逐渐发展到馆阁体,为了中秀才、举人而追求黑、明、亮,完全是为了让考官看清楚,它已经程式化、固定化了,而固定化就是死亡。由此,我们不得不反过来再去学魏碑。

隶书写起来太复杂,后来逐渐由复杂到简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果相反,就只有死亡。而越是到了简单的时候,反而正是书法艺术开始的时候。由隶书转向楷书,魏碑是过度形态,它的撇、捺还有隶书的特点,之后才发展到规范楷书。这中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如果选择失误了,就很可能功败垂成。尤其是作为书法艺术,魏碑书体的艺术性并不是很显著,若未能垂世,往往不是因为功力不到,而是因为才情不足。这是学魏碑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魏碑书法实际上也是楷书。楷书分三种,一是晋朝楷书,二是魏碑楷书,三是唐朝楷书,三种楷书不一样。董经斌的魏碑书法之所以成为董氏魏体,必然有其自我笔法的存在。为什么叫董氏魏碑?我们知道,北方以索靖为正宗,而南方尊王羲之帖学为正宗。董经斌作为北派书法,属于索靖体系,他秉承了北方大山一样的雄强,而且高古朴茂。从具体的笔法来说,现在很多写魏体的书家,包括一些名家,笔画的中间往往是弱的,而董氏魏碑恰恰在笔划的中间是粗壮的——这是董氏魏碑书体的最大特点,也是董先生对魏碑书体的创造性贡献。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和艺术的历程,没有对魏体书法深层次的理论把握,是不可这样写的,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个人认为,书法就是我笔写我字、写我情,书法线条就是作者生命的外化和精神的律动,是心路历程的一种表露。魏碑如何写出艺术性,走艺术化的道路,是任何一位魏碑书法家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论题。魏碑书法已经有350年的历史,应该走向更加艺术化的道路,而楷书如何艺术化也应是值得当前书法家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一定的意义上,草书跟魏碑很难融合。虽然有魏碑草书,比如于右任,由于他有很高军事才能而戎马一生,但这并不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准也一样高,由于它才情不足、功力不到,所以他转向了章草而不是狂草。郭沫若也是写魏碑,他更是才情有余而功力不足,他的书法并不遵守魏碑的法度,而按自己的意思书写。所以,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董先生的草书来说,他的骨子里流淌着依然是魏碑的骨力和厚重。这一点,也是我十分赞赏的。但如何更加艺术化,也是下一步董先生书法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董先生出身黄埔家庭,还拉一手很好的二胡,人品好、修养高,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我希望董先生沿着董氏魏体而不是楷书继续发展下去。”

张胜利先生为董氏魏体写下:“刀法用笔,笔力精绝”。对董氏魏体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表评论:【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                                         

中国时代风采传媒

版权所有 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百强大道10号B座311室
电话:010-63795659、63795359、63741130(传真)
京ICP备201022536698号
技术支持:易海商洲

机构简介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联系我们免责条款保护隐私权法律顾问意见反馈